脑肿瘤切片需要获取病变组织、进行固定处理、脱水包埋、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获取病变组织:通过手术或穿刺取得脑肿瘤样本,操作需避开重要功能区,减少损伤。样本大小需满足诊断要求,通常取直径1cm左右组织块。新鲜组织应立即放入生理盐水纱布保持湿润,避免干燥变形影响后续处理。
2.进行固定处理:样本需浸泡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6-48小时,防止组织自溶腐败。固定液体积应为组织体积的10倍以上,确保充分渗透。特殊病例可选用酒精或特殊固定液,但需根据后续检测方法调整。
3.脱水包埋:固定后组织经梯度酒精脱水,再用二甲苯透明,最后浸蜡包埋。脱水时间根据组织厚度调整,通常每道程序2-4小时。石蜡温度控制在56-58℃,避免高温破坏抗原性。包埋时注意组织摆放方向,确保切片能完整显示病变结构。
4.切片染色:将蜡块切成4-6微米薄片,贴附于玻片上烘干。常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核呈蓝色,胞质呈红色。特殊染色如银染、免疫组化需提前标记,染色过程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每批染色需设阳性对照确保质量。
5.显微镜观察:病理医师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切片,评估肿瘤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及浸润情况。低倍镜观察组织架构,高倍镜查看细胞异型性。结合临床资料与影像学检查,最终出具病理诊断报告。
操作过程需全程无菌,避免样本污染。不同肿瘤类型对固定时间要求差异较大,胶质瘤需延长固定至24小时以上。染色试剂的配制日期和浓度必须记录,过期试剂会导致染色失败。切片厚度不均匀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需定期校准切片机。诊断报告应包含肿瘤部位、大小、分级及切缘情况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