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毒素中和毒素、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密切监测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毒素中和毒素:白喉抗毒素是治疗的关键,能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早期足量注射效果最佳,延迟使用可能导致毒素与组织结合后难以清除。用药前需做皮试防止过敏反应,严重过敏者需脱敏处理。抗毒素对已造成的组织损伤无效,需配合其他治疗。
2.抗生素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或红霉素,可有效杀灭白喉杆菌,阻断毒素进一步产生。疗程通常为14天,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抗生素需与抗毒素联用,单独使用无法逆转已产生的毒素损害。治疗期间需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或胃肠道不适。
3.保持呼吸道通畅:喉部假膜脱落可能引发窒息,需随时准备气管切开或插管。轻度梗阻可通过吸氧和雾化缓解,严重者需立即手术干预。护理中避免刺激咽喉,减少假膜脱落风险。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血氧变化,及时处理异常。
4.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白喉毒素易引发心肌炎,绝对卧床2-4周可降低心脏负荷。急性期禁止任何体力活动,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发现心悸或胸痛需紧急处理。合并心肌炎者需延长卧床时间并营养支持。
5.密切监测并发症:重点观察心肌炎、神经麻痹和肾功能损害。每周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神经麻痹多出现在病程第2-4周,表现为吞咽困难或眼睑下垂。记录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
治疗期间严格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接触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观察症状。康复后需接种疫苗以巩固免疫效果。饮食以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所有医疗操作需无菌处理,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