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预防措施以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为主,早期识别与隔离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通常以低热或中度发热起病,伴随食欲减退、咽痛等前驱表现。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疼痛明显影响进食。手足部位可见红色斑丘疹或疱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及臀部,部分病例皮疹可能延伸至膝、肘等部位。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或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需及时就医。预防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日常加强手卫生,尤其在接触患儿分泌物或污染物后需彻底洗手。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定期清洁玩具和家居表面。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学校需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患儿应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通常需隔离1-2周。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环境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分泌物污染区域,衣物需单独清洗并暴晒。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发热期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注意乳头清洁以防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