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等机制,帮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但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及规范用药,不能完全替代现代医学治疗。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涉及多靶点调节。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丰隆、内关等,可调节肝脏脂质合成与分解功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同时能抑制肠道对脂质的吸收,增强脂肪酶活性,加速甘油三酯分解。针灸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部分患者配合耳针或电针疗法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进一步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疗效存在个体差异,通常需连续治疗2-3个月方能显现。
接受针灸治疗时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具备资质的医师操作。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或妊娠期人群慎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避免因过度依赖针灸延误规范用药。饮食上应控制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摄入,结合有氧运动增强疗效。若出现晕针、局部淤血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医师。针灸作为综合管理的一部分,需与现代医学手段协同应用,不可盲目替代降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