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水饮有什么症状

中医水饮的症状包括头面肢体浮肿、胸胁胀满或疼痛、咳喘痰多清稀、心悸气短、脘腹痞满或肠鸣漉漉。具体分析如下:

1.头面肢体浮肿:水饮停滞肌肤腠理,导致体液代谢异常,水分积聚于皮下组织。常见晨起眼睑浮肿,午后下肢肿胀,按压凹陷难复。水肿多呈对称性分布,皮肤苍白发亮,伴随小便量少。长期水饮不化可引发全身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或阴囊水肿。

2.胸胁胀满或疼痛:水饮停聚胸胁,阻碍气机升降,表现为胸闷如窒、胁肋胀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卧位加重,坐起减轻。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征象。此类症状常见于悬饮证,与肺脾肾功能失调相关。

3.咳喘痰多清稀:水饮上犯肺脏,肺失宣降,痰液稀薄量多,色白呈泡沫状。咳嗽夜间加重,遇寒诱发,常伴气促、喉中痰鸣。听诊肺部有湿啰音,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痰饮伏肺者多因阳气不足,津液凝滞成饮。

4.心悸气短:水饮凌心,心阳受遏,表现为心中悸动不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伴头晕、乏力,甚则咳喘不能平卧。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改变,与心功能代偿不足有关。

5.脘腹痞满或肠鸣漉漉:水饮留滞胃肠,气机壅塞,出现脘腹胀满、叩之如鼓。肠鸣音亢进,漉漉有声,腹泻便溏,或呕吐清水痰涎。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但自觉胀闷难消,多因脾失健运所致。

水饮为病涉及多系统功能紊乱,其症状表现与病位深浅、脏腑虚实密切相关。治疗需结合四诊辨证,注重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恢复三焦气化功能。

展开全文
2025-05-29 浏览 6
相关文章

口干不欲饮的中医辨证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口干不欲饮的中医辨证为饮停于胃证。通常是饮水不多、湿热过重、脾胃虚弱等原因所造成...

中医中什么叫水饮病

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中医中的水饮病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积聚导致的一类疾病。水饮病主要...

肺积水在中医里叫什么

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肺积水在中医里被称为悬饮。中医认为,悬饮的形成主要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有关。正常...

水饮证是什么意思

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水饮证是指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停聚于体内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症的概括。是中医理论体系中...

中医为什么不能平卧

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认为不能平卧可能与气机不畅、水饮内停、心肺功能不足、脾胃虚弱、痰湿阻滞有关。...

中医蠲饮的意思

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蠲饮是指通过中医药方法消除体内异常积聚的水饮,以恢复水液代谢平衡的治疗理念。...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是什么意思

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是中医病证名,均属于饮邪病证。具体解释如下:1.痰饮:一般...

寒饮咳嗽的中医治疗

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寒饮咳嗽是中医病症名,中医治疗寒饮咳嗽以温肺化饮为主要原则。寒饮咳嗽多因外感寒邪...

中医水饮病表现是什么

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水饮病的表现是脘腹胀满、肢体浮肿、咳喘痰多、小便不利、头晕目眩。具体分析如下...

中医为什么不让多喝水

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认为过量饮水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水液代谢、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导致体内湿气积聚...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杏林普康

客服电话:0756-7770907  客服微信:yswx066 客服邮箱:kangpuyun@xinglinpukang.com © 2025, XINGLINPU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16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全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在线预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