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汗症是由于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产生异味物质引起的疾病。主要与大汗腺分泌异常、局部细菌过度繁殖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臭汗症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会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和氨类物质,从而散发出难闻气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汗腺数量或功能异常,使汗液成分改变。高温潮湿环境、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会刺激汗腺分泌增多,加重异味。肥胖、饮食辛辣或高蛋白食物也可能影响汗液成分,促进细菌繁殖。
预防和改善臭汗症需注意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并更换衣物,可减少细菌滋生。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紧身或不透气的服装。饮食上减少洋葱、大蒜、咖喱等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补充水分以稀释汗液浓度。若症状严重,可咨询医生使用抗菌洗剂或药物控制汗腺分泌,必要时考虑激光或手术治疗。避免过度使用香水掩盖异味,以免刺激皮肤。定期检查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失调,这些疾病可能间接导致臭汗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