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内污垢主要是由包皮内板分泌的皮脂、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残留尿液混合形成的物质,医学上称为包皮垢。这种污垢在未割包皮或包皮过长的男性中较为常见,由于包皮覆盖龟头,局部环境温暖潮湿,容易积累代谢产物和细菌。
包皮垢的形成与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包皮内板分布着大量皮脂腺,持续分泌油脂类物质,与脱落的角质细胞结合后形成白色或淡黄色软垢。若清洁不及时,污垢可能逐渐硬化并产生异味,长期存在可能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如包皮炎或龟头炎。严重情况下,反复感染可能增加尿道炎或尿路感染风险。包皮垢中的某些成分在慢性刺激下可能与阴茎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发病率极低且需长期忽视卫生才可能诱发。
日常护理中需注意轻柔清洁包皮内部,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过度摩擦。建议每日用温水冲洗并翻起包皮彻底清洁,清洗后保持干燥。若发现包皮红肿、疼痛或分泌物异常,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婴幼儿包皮与龟头通常未完全分离,不可强行翻洗,需遵循儿科医生指导。对于反复感染者,可考虑评估是否需进行包皮环切术。保持规律清洁是预防问题的关键,同时需选择透气内衣以减少局部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