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性尿失禁属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典型症状之一,但两者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组以尿急为核心的综合症状,可能伴随尿频、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而急迫性尿失禁特指因强烈尿意导致的不自主漏尿,属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严重表现之一。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机制与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神经调控异常或膀胱感觉过敏有关。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时,膀胱在储尿期出现非自主收缩,超过尿道括约肌的控制能力。诊断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排除感染、结石等继发因素。国际尿控协会将日间排尿≥8次、夜尿≥2次伴尿急持续6周以上作为诊断参考标准。治疗上,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是基础,M受体拮抗剂或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严重病例可考虑肉毒杆菌注射或骶神经调节。
注意区分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漏尿与急迫性尿失禁的混合型。长期使用利尿剂或咖啡因可能加重症状,建议记录72小时排尿日记辅助评估。老年患者需排查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妊娠期及围绝经期女性激素变化可能诱发症状,但多数产后可自行缓解。避免过度限制饮水导致尿液浓缩刺激膀胱,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1.5-2升。顽固性病例需联合泌尿外科与康复科多学科会诊,排除间质性膀胱炎等少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