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时,体温超过38.5℃腋温或39℃肛温可考虑使用退烧药,但需结合精神状态灵活判断。若宝宝出现明显不适、哭闹或食欲下降,即使体温未达标准也可用药;若体温虽高但精神良好,可优先物理降温并观察。退烧药需按体重计算剂量,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两者间隔至少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物理降温是辅助退烧的重要手段。室温建议保持在24-26℃,避免包裹过厚衣物。可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适当补充水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次数,较大儿童可饮用电解质溶液。温水浴需在服药后进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出浴后立即擦干。退热贴效果有限,仅可作为局部舒适护理。
使用退烧药需注意药物过敏史,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脱水或持续呕吐者慎用布洛芬。服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2小时未降或出现高热惊厥、皮疹、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发烧无论度数均需急诊。物理降温时禁止捂汗、擦胸腹或脚底,避免体温骤降。发热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嗜睡、呕吐、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记录体温变化及用药时间,就诊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