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需及时就医固定患处避免二次损伤、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骨折移位。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患处避免二次损伤:粉碎性骨折因骨骼碎裂严重,需立即通过石膏、支具或手术内固定稳定骨折端。延迟处理可能导致碎骨片移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搬运时需使用夹板临时固定,减少患处活动。
2.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固定期间需在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避免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屈伸或器械辅助,但需控制强度以防再次骨折。
3.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需每日消毒换药,观察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内固定术后避免伤口沾水,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发热或持续疼痛需警惕骨髓炎。
4.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每日摄入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富含钙磷食物,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可加速骨痂形成,但需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血液循环。
5.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骨折移位:下肢粉碎性骨折需拄拐6-8周,经影像学确认愈合后再逐步承重。上肢骨折恢复期内禁止提重物或投掷动作,防止内固定物松动。
恢复期间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心理上需克服焦虑情绪,配合治疗。冬季注意患肢保暖以改善局部血运,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