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疟是中医药学术语,指通过药物或疗法阻断疟疾发作或消除疟疾症状的治疗方法。这一概念源于中医对疟疾病机的认识,强调以药物截断疟邪的病理发展,从而控制寒热往来、定时发作的典型症状。传统截疟方药如常山、青蒿等,均以直接作用于疟邪为核心,体现中医祛邪截病的治疗思路。
中医理论认为,疟疾由外感疟邪引起,邪伏半表半里,与正气相争则发为寒热交作。截疟法的运用需结合病证特点,针对正疟多用常山、槟榔等燥湿截疟药;温疟则配伍黄芩、知母清热;瘴疟需加入芳香化浊之品。明代《本草纲目》记载青蒿治疟疾寒热,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青蒿素可杀灭疟原虫,印证了传统截疟法的科学性。截疟不同于单纯退热,重在消除病因,需在发作前用药以阻断疟邪发作之势。
使用截疟药物需注意体质差异与药物毒性。常山易致呕吐,宜配伍半夏;青蒿不耐高温煎煮,宜鲜汁冲服或低温提取。孕妇及体虚者慎用峻烈截疟药,必要时配伍补益药物。地域性疟疾如瘴疟需结合当地用药经验,避免机械套用成方。现代临床已将截疟法与抗疟西药联合应用,但中药截疟仍强调辨证施治,不可见疟即投截药,需详辨湿热轻重、正气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