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崩漏是中医学概念,指因体内血分热盛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症,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血色深红、质地黏稠,常伴有热象症状。该病与素体阳盛、情志化火或外感热邪等因素相关,热邪扰动冲任二脉,迫血妄行而引发崩漏。
血热崩漏的病理基础在于热邪入血分。过食辛辣燥热食物、长期情绪抑郁化火,或外感温热病邪,均可能灼伤脉络,使血不循经。患者除出血症状外,多伴随口干咽燥、面赤心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等实热证候。中医治疗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为主,常用方剂如清热固经汤、两地汤等,结合具体证型加减。现代医学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疾病若符合血热证候,也可参考此辨证施治。
预防与调护需注重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温补之品;保持情绪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出血期间需卧床休息,减少剧烈运动。若出血量大或持续不止,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期间需遵医嘱,不可自行滥用寒凉药物,以免损伤脾胃。经期卫生需格外注意,防止感染加重病情。血热崩漏的康复需综合调理,兼顾清热与扶正,才能从根本上恢复气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