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现状依然严峻,全球范围内约有3.6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成为慢性乙肝患者。尽管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的普及使得乙肝的传播和病情控制有所改善,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乙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乙肝每年导致约88万人死亡,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由于乙肝病毒在血液和体液中的存在,使得高风险行为如共用针具、无保护的性行为等成为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新生儿中,母婴传播的风险显著降低。同时,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许多患者能够通过长期治疗实现病毒的抑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筛查和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面对乙肝问题时,需注意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尤其是家族中有乙肝患者的个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及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个体,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乙肝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疫苗接种和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