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需注意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调整饮食结构、维持臀部皮肤清洁、避免滥用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小儿肠炎易导致腹泻和呕吐,可能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服,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肠胃。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或精神萎靡,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静脉补液。
2.调整饮食结构: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应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高糖、高纤维或乳制品。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防止营养不良。
3.维持臀部皮肤清洁:频繁腹泻可能刺激皮肤,引发红臀或感染。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轻柔擦干,涂抹护臀霜隔离刺激。使用透气尿布,及时更换,减少摩擦和潮湿环境对皮肤的损害。
4.避免滥用药物:抗生素对病毒性肠炎无效,盲目使用可能加重肠道菌群失衡。止泻药可能抑制病原体排出,延长病程。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但需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症。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如持续高热、血便、剧烈腹痛或意识模糊,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恢复期若症状反复,应排查是否继发乳糖不耐受或其他并发症。
小儿肠炎护理需注重环境消毒,餐具煮沸处理,避免交叉感染。保证休息,减少剧烈活动。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防止病原传播。如家庭中有其他儿童,建议暂时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