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中医对感冒的两种常见分类,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不同。风寒感冒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症状;风热感冒则由风热邪气侵袭所致,常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等症状。
风寒感冒多见于寒冷季节,因受凉或淋雨后发病,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头痛身痛、舌苔薄白。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麻黄、桂枝等中药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则多发于温暖季节,症状以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口渴喜饮、舌红苔黄为特点,治疗需辛凉解表,常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两者在用药和调理方式上需严格区分,误用可能加重病情。
区分风寒与风热感冒时需结合季节、症状及体质综合判断。风寒感冒初期可通过发汗缓解,如喝姜汤、泡脚;风热感冒则需清热,避免辛辣温补食物。自行用药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尤其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谨慎。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现代医学也建议感冒期间多休息、补充水分,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