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减退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皮肤黄染、乏力嗜睡、腹胀腹水、出血倾向。具体分析如下:
1.食欲不振:肝功能减退时,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患者常感到胃口差,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身体虚弱。
2.皮肤黄染: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黄疸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程度与肝功能损害严重性相关,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恶化。
3.乏力嗜睡:肝脏参与能量代谢,功能减退时糖原合成减少,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精神萎靡,白天嗜睡但夜间可能失眠。乏力程度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
4.腹胀腹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患者腹部膨隆,按压有波动感,可能伴随下肢水肿。腹水增多时压迫膈肌,引起呼吸困难,需限制钠盐摄入并配合治疗。
5.出血倾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患者容易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轻微外伤可能导致出血不止,严重时引发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凝血功能异常需密切监测,防止大出血风险。
肝功能减退症状需结合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限制高脂高蛋白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