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耻骨骨折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负重、使用骨盆带固定减少移位风险、定期复查影像观察愈合、预防便秘减少腹压、进行适度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负重:骨盆是躯干与下肢的力学中转站,骨折后需绝对卧床2-4周。平卧时双腿微屈膝下垫软枕,减轻骨盆张力。侧卧需夹紧双膝防止骨折端错动。早期坐起或站立可能导致骨折移位,需经影像确认稳定后再逐步尝试。
2.使用骨盆带固定减少移位风险:弹性骨盆带可对骨折部位产生环形压力,限制耻骨联合分离。佩戴时需调整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需定期检查皮肤是否受压破损。
3.定期复查影像观察愈合:骨折后1周、4周、8周需进行影像检查。初期观察是否存在延迟移位,中期确认骨痂形成情况,后期评估承重时机。若出现愈合延迟,需考虑调整固定方式或干预措施。
4.预防便秘减少腹压:卧床期间肠蠕动减弱,排便用力可能牵拉耻骨周围肌肉。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润肠药物,避免长时间屏气排便。
5.进行适度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急性期后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增加髋膝关节被动活动。愈合稳定后逐步训练盆底肌与核心肌群,如仰卧抬臀、侧卧位抬腿。动作需轻柔,以无痛为原则。
骨盆骨折后需关注是否出现血尿或排尿困难,提示可能合并尿道损伤。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血管神经损伤。康复期间避免突然扭转或过度前屈动作。饮食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痂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