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通常无法直接确诊。腺性膀胱炎属于膀胱黏膜的慢性增生性病变,B超能观察到膀胱壁增厚、毛糙或局部隆起等异常表现,但这些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与慢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或早期肿瘤混淆。临床通常需要结合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B超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够发现膀胱结构的异常变化。典型腺性膀胱炎在B超下可能表现为膀胱三角区或颈部的黏膜不规则增厚,伴有多发小滤泡样突起。但B超分辨率有限,难以区分黏膜层的具体病理改变。对于可疑病例,建议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通过光学放大直接观察黏膜形态,并在病变部位取组织送检。尿常规、尿培养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因素。部分医疗机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能提升对膀胱黏膜血流状态的评估精度,但仍不能替代病理诊断。
检查前需保持膀胱适度充盈,避免因尿液不足影响成像质量。B超结果异常时不必过度焦虑,需由泌尿外科医生综合判断。确诊腺性膀胱炎后应定期复查,警惕病变进展。注意区分与膀胱肿瘤的鉴别,尤其伴有血尿症状时需提高警惕。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排尿通畅。影像学检查存在局限性,最终诊断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