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持续低落或高涨、思维混乱或妄想、行为异常或失控、认知功能下降、躯体不适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具体分析如下:
1.情绪持续低落或高涨:情绪症状是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现,可能呈现长时间抑郁状态,如兴趣减退、绝望感,或出现异常愉悦、兴奋等躁狂表现。部分患者情绪波动剧烈,短时间内从极度悲伤转为亢奋。这类症状常伴随精力变化,如抑郁时行动迟缓,躁狂时睡眠减少却精力充沛。情绪异常会影响社会功能,导致工作生活难以维持。
2.思维混乱或妄想:思维障碍表现为逻辑断裂、言语散漫,或出现脱离现实的妄想内容,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患者可能坚信被监视或拥有特殊能力,且无法被说服。部分存在强迫性思维,反复出现不必要的念头。严重时思维联想速度异常,出现思维奔逸或思维贫乏,语言表达支离破碎。
3.行为异常或失控:动作行为明显偏离常态,可能表现为重复刻板行为、攻击性举动或木僵状态。部分患者出现紧张性兴奋,无目的喊叫奔跑;或相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社交行为退化,如当众脱衣、捡拾垃圾。某些情况下自伤或伤人行为风险增高,需及时干预。
4.认知功能下降: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出现损害,如近期记忆丧失、无法集中精神、判断力下降。部分患者出现定向障碍,分不清时间地点。抽象思维能力减退,难以完成复杂任务。认知缺陷可能逐渐加重,影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需外界支持。
5.躯体不适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常见头痛、失眠、胃肠不适、心悸等症状,但医学检查未发现生理病变。疼痛可能游走不定,或表现为慢性疲劳。部分患者出现感知觉异常,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症状与情绪波动相关,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缓解。
精神疾病症状复杂多样,个体差异显著。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功能进一步损害。症状评估需专业人员进行,避免自行判断。部分症状可能与其他躯体疾病重叠,需完善检查排除。治疗需结合药物与心理社会支持,定期随访调整方案。家属应学习疾病知识,提供稳定环境,警惕自伤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