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主要表现为发热、肢体无力或瘫痪、肌肉疼痛、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肌麻痹。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小儿麻痹初期常见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随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热通常持续2-5天,部分病例可能反复发作。发热期间病毒活跃,需警惕后续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
2.肢体无力或瘫痪: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可能导致单侧或双侧肢体弛缓性瘫痪。下肢受累更常见,瘫痪程度从轻度肌力减退到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不等。瘫痪多呈不对称分布,恢复期可能遗留肌肉萎缩。
3.肌肉疼痛:疾病急性期常出现非特异性肌痛,以颈背、四肢近端肌肉为主。疼痛呈痉挛性或持续性,触摸或活动时加剧。疼痛与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及神经损伤有关,可能先于瘫痪出现。
4.反射减弱或消失: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患肢腱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逐渐减退甚至消失。该体征是判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依据,通常与瘫痪症状同步发展,恢复期反射可能部分重现。
5.呼吸肌麻痹:严重病例病毒可侵犯延髓或颈髓,导致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瘫痪。表现为呼吸浅快、发绀、咳嗽无力,需立即机械通气支持。此类型病死率高,幸存者可能需长期呼吸辅助。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急性期需严格卧床,密切监测呼吸及吞咽功能。恢复期坚持康复训练,预防关节畸形。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接触患者后需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