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肤疱疹。
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为突发性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持续1-2天。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性溃疡,多见于舌头、颊黏膜和硬腭,可能影响进食和饮水。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疱疹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痒,数日后结痂消退。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轻微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嗜睡、肢体无力或抽搐,需高度警惕。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病期间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若出现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多数患者1-2周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