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寒可选用温中散寒、健脾祛湿的中药调理,如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平胃散等。这类药物能温补脾胃阳气,化解湿浊,改善畏寒、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具体用药需结合体质和症状轻重,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
脾胃湿寒多因饮食生冷、久居潮湿环境或体质阳虚导致,典型表现为腹部冷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治疗需兼顾温与化:温补类药物如干姜、肉桂可驱散寒邪,茯苓、苍术等利湿健脾。成药中,附子理中丸适合寒象明显者,参苓白术散侧重脾虚夹湿,平胃散则针对湿浊内阻的脘腹胀满。日常可搭配生姜红枣茶、砂仁陈皮水辅助散寒行气。若湿寒久蕴化热,出现口苦黏腻等寒热错杂症状,需配伍黄连、黄芩等清热药。
用药期间需忌食冰饮、油腻及甜腻食物,避免加重湿气。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温燥类药物,如附子需严格控量以防中毒。服药两周未缓解或出现口干、便秘等化燥迹象,应及时调整方剂。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增强药效。慢性脾胃湿寒者需长期调养,结合适量运动促进阳气生发,避免熬夜耗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