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身份障碍DID的遗传性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现有该疾病主要与童年创伤经历相关,而非直接由基因遗传导致。虽然某些精神疾病的遗传倾向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DID的形成更依赖于环境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
DID患者通常具有严重的童年虐待或忽视史,尤其是反复发生的创伤事件可能引发人格结构的分裂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神经生物学领域发现,创伤可能影响大脑记忆整合与自我感知的功能区域,但这类改变属于后天适应性变化,而非先天遗传特征。家族聚集病例更可能与共同生活环境中的创伤暴露有关,而非遗传传递。某些遗传相关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障碍可能增加个体对创伤的敏感性,但DID的核心病因仍需归因于心理社会因素。
诊断与干预需注意避免过度强调遗传解释,以免忽视创伤治疗的核心地位。家族中存在DID病例时,建议关注环境风险因素而非假定遗传关联。早期心理干预对高危群体尤为重要,尤其是存在童年创伤史的个体。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且难以完全排除遗传与环境的混杂影响。未来研究需结合表观遗传学,探索创伤如何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影响跨代心理特征,但现有证据仍支持环境主导的病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