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可能导致贫血、脾脏肿大、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后遗症、生长发育迟缓。具体分析如下:
1.贫血: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严重时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长期贫血影响器官供氧,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部分患者恢复期仍需补充铁剂或营养支持,贫血程度与感染次数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2.脾脏肿大:反复感染引发脾脏持续充血肿大,可能伴随脾功能亢进。肿大脾脏易受外力损伤导致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少数病例需手术切除脾脏,术后需注意感染风险。
3.肾功能损害:疟原虫堵塞肾小球血管引发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重症患者可能进展为急性肾衰竭,需透析治疗。部分患者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长期监测。
4.神经系统后遗症:脑型疟疾可造成脑水肿、神经细胞损伤,遗留癫痫、偏瘫或认知障碍。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语言或运动功能发育迟滞。部分症状随治疗缓解,但严重损伤不可逆。
5.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多次感染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疟疾消耗体能,干扰骨骼发育,可能伴随智力发育受限。早期干预可改善部分症状。
疟疾后遗症需根据个体情况针对性处理,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避免重复感染是预防后遗症的关键,高发地区应做好防蚊措施。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加重器官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