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引起尿毒症。当膀胱神经功能异常导致长期尿潴留或尿液反流时,可能引发肾积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神经源性膀胱因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分为低张型和高张型两类。低张型膀胱因收缩无力导致尿液无法排空,长期尿潴留增加膀胱内压,可能造成尿液反流至输尿管和肾脏,引发肾积水及肾功能损伤。高张型膀胱因逼尿肌过度活动导致膀胱内压升高,同样可能损害上尿路功能。若未及时干预,反复尿路感染、肾实质受压及缺血性病变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最终导致尿毒症。长期导尿或膀胱造瘘等管理不当也可能增加感染和肾损伤风险。
早期诊断和规范管理至关重要。尿动力学检查可评估膀胱功能,明确分型后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低张型膀胱需定期导尿或使用药物改善排尿,高张型膀胱可通过抗胆碱能药物或肉毒素注射降低逼尿肌活性。严重病例可能需手术干预,如膀胱扩大术或尿流改道。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肾损伤。避免过度饮水、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可减少膀胱刺激。患者及照护者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清洁导尿技术,预防感染。出现发热、腰痛或尿量骤减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