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确实属于细菌感染范畴。这类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与淋球菌导致的尿道炎不同,但同样属于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最为常见,占比约40%-50%,其次是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这些微生物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1-3周。临床症状包括尿道刺痒、排尿疼痛及少量稀薄分泌物,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容易延误治疗。诊断需依靠核酸扩增检测或尿液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
治疗期间需避免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确保病原体彻底清除。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等贴身物品。性伴侣应同步检查治疗,减少传播风险。若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长期反复感染甚至导致不孕。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