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流脓时建议避免洗澡,尤其是不要让伤口直接接触水。流脓表明存在感染或炎症,接触水可能加重感染风险,导致症状恶化。
耳洞流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穿刺后护理不当或接触污染物。洗澡时,水中的细菌或沐浴产品可能进入伤口,刺激组织并延缓愈合。若必须清洁身体,可用防水敷料覆盖耳洞,避免沾水。洗完后及时擦干周围皮肤,并用医用酒精或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游泳、泡澡或长时间淋浴。流脓期间不要随意更换或摘除耳钉,以免刺激伤口。若红肿、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日常保持耳部干燥,避免用手触碰伤口,睡觉时避免压迫患侧耳朵。选择透气性好的饰品材质,如医用钢或纯金,减少过敏反应。恢复期间暂停使用香水、发胶等化学产品,防止刺激伤口。定期观察愈合情况,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