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的症状包括肛门周围瘙痒、夜间症状加重、睡眠不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具体分析如下:
1.肛门周围瘙痒:蛲虫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肛门周围出现剧烈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瘙痒由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引起,虫卵粘附在皮肤上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瘙痒可能导致抓挠,严重时会引起局部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婴幼儿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频繁抓挠臀部或哭闹不安。
2.夜间症状加重:蛲虫活动具有明显昼夜规律,雌虫多在夜间移行至肛周产卵。患者常在入睡后1-3小时因剧烈瘙痒惊醒,影响睡眠质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磨牙、夜惊等伴随症状。长期夜间睡眠中断可能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下降。
3.睡眠不安:由于夜间肛周瘙痒反复发作,患者常出现睡眠中断、辗转反侧等症状。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烦躁易怒或情绪波动。幼儿可能出现夜间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的情况,部分患者会不自主用手搔抓肛门区域。
4.食欲减退:蛲虫寄生可能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影响消化酶活性,导致营养吸收障碍。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发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表现。
5.腹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脐周隐痛或不定时腹痛,疼痛多为阵发性。蛲虫吸附肠黏膜可能引起轻度炎症反应,导致肠蠕动异常。少数病例伴随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阑尾炎或肠套叠等并发症。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家庭成员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床单被褥需沸水烫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指甲应定期修剪以避免虫卵藏匿。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进行复查。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重复感染。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