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大便能查出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消化道出血、肝胆疾病、肠道肿瘤等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性疾病:化验大便可检测出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例如,细菌性痢疾时,大便中可检测出痢疾杆菌。通过大便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判断炎症情况,白细胞增多往往提示肠道存在感染。还可进行大便培养,明确具体的致病菌株,以便精准用药治疗。
2.肠道寄生虫病:在大便中可以发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像蛔虫病,能在大便中看到蛔虫卵。绦虫病时,可能会发现绦虫节片。不同的寄生虫在大便中的形态各异,通过显微镜观察大便样本中的这些特征性结构,就能确定是否感染肠道寄生虫以及感染的种类,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3.消化道出血:如果存在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会发生改变。当出血量较少时,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的微量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大便可呈黑色柏油样便,这多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下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大便可能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通过大便潜血试验、观察大便颜色等能初步判断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4.肝胆疾病:大便的颜色和成分与肝胆功能密切相关。例如,在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大便可呈灰白色陶土样便。是因为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导致大便中缺乏胆红素等胆色素成分。肝功能异常时,大便中的一些代谢产物的含量也可能发生变化,通过对大便的化验有助于辅助诊断肝胆疾病。
5.肠道肿瘤:某些肠道肿瘤患者的大便中可能会出现潜血阳性。另外,一些肠道肿瘤细胞可能会脱落随大便排出,通过大便的特殊检查,如大便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能发现异常。虽然大便检查不能确诊肠道肿瘤,但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若发现异常再进一步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进行大便化验前,应注意避免服用一些可能影响化验结果的药物,如铋剂、铁剂等,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大便潜血试验假阳性。采集大便样本时,要使用干净的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污水等杂质,确保样本的准确性。一般选取有异常的大便部分,如含有黏液、脓血的部分进行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