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局部慢性疼痛、肌肉力量减弱、肌腱再次断裂风险增加、瘢痕组织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活动受限:肌腱损伤后若未完全修复,粘连或挛缩可能限制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例如跟腱损伤可能导致踝关节背屈困难,手指屈肌腱损伤会影响抓握功能。康复期间缺乏科学锻炼或固定时间过长会加重僵硬程度,需通过渐进式牵拉恢复灵活性。
2.局部慢性疼痛:损伤部位炎症反应持续可能引发长期隐痛或运动后刺痛,尤其在天气变化时症状明显。部分案例因肌腱与周围组织摩擦产生腱鞘炎,疼痛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需结合理疗与药物控制。
3.肌肉力量减弱:肌腱作为肌肉与骨骼的力学传导结构,损伤后即使愈合其弹性与强度也可能下降。例如肩袖肌腱损伤会导致上举无力,长期未训练可能引发肌肉萎缩,需针对性进行抗阻训练以重建功能。
4.肌腱再次断裂风险增加:愈合后的肌腱纤维排列紊乱,抗拉强度仅为原组织的60%-70%。剧烈运动或突然发力时易在旧伤处断裂,临床常见于跟腱二次断裂,恢复期需严格避免过早负重。
5.瘢痕组织形成:修复过程中过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可能取代正常肌腱,导致局部增粗、硬结。瘢痕挛缩会压迫周围神经引发麻木,且可能影响肌腱滑动功能,超声检查可评估严重程度。
损伤后需遵循分期康复原则,急性期制动减少出血,后期逐步介入物理治疗与功能锻炼。避免自行按摩或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