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肺炎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保持充足休息和适当补水、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肺炎属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医生会根据肺部听诊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轻症可门诊治疗,重症需住院观察。治疗期间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时间,不可自行增减药物。若治疗3天无改善或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需复诊调整方案。
2.保持充足休息和适当补水:患病期间减少活动量,卧床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每日保证12小时以上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日饮水量按体重计算不少于50ml/kg。发热时适当增加补液量,可选用米汤等易消化流食。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防止脱水。
3.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居住环境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冷风直吹。室温保持在20-24℃为宜,湿度控制在50%-60%。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更换水源,避免滋生细菌。远离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家庭成员中有吸烟者需严格隔离。
4.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症状:抗生素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退热药在体温超过38.5℃时按体重给药,间隔时间不少于4小时。止咳化痰药物选择儿童专用剂型。雾化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使用后及时清洁面部。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日记录体温变化及咳嗽频率,注意呼吸次数是否增快。观察口唇是否发绀、有无鼻翼扇动等缺氧表现。留意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出现嗜睡或拒食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仍要监测2周,防止病情反复。
肺炎患儿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便于散热,餐具单独消毒处理。治疗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做好手部清洁。康复后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疫苗接种是重要预防手段,需按计划完成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