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中耳炎可能对听力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影响,具体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中耳炎引发的积液或感染可能干扰声音传导,导致听力下降。若炎症持续未得到控制,可能损伤鼓膜或听小骨,甚至影响内耳功能,造成长期听力障碍。
新生儿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由于婴幼儿咽鼓管较短且水平,病原体易侵入中耳腔,引发炎症。急性期可能出现耳痛、发热、烦躁等症状,但新生儿表达能力有限,易被忽视。若积液持续存在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无疼痛表现,但听力筛查可发现异常。长期未治疗的慢性中耳炎可能引发鼓膜穿孔、胆脂瘤等并发症,进一步损害听力。
家长需警惕新生儿异常表现,如抓耳、哭闹不止、对声音反应迟钝等,及时就医。诊断依赖耳镜检查和听力评估,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或手术引流。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避免呛奶引发感染。定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对有中耳炎史的婴儿。避免二手烟暴露,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若发现听力异常,尽早干预可最大限度减少语言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