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掏出血是否要紧,需根据出血量和伴随症状判断。少量出血且无其他不适,通常问题不大;若出血较多或伴随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掏耳朵时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外耳道皮肤受损。外耳道皮肤较薄,用力过猛或使用尖锐工具如发卡、牙签容易划伤,甚至损伤鼓膜。少量出血多为毛细血管破裂,可自行止血。但若出血持续或伴随剧烈疼痛、耳鸣、眩晕,可能伤及鼓膜或中耳,需专业检查。频繁掏耳朵还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外耳道炎,加重出血和不适。
避免用棉签、手指或尖锐物品深入耳道清洁。耳垢具有保护作用,通常可自行排出。若耳垢过多堵塞,建议使用生理盐水软化或由医生处理。出血后立即停止掏耳,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或涂抹药物。若出血不止、听力异常或出现分泌物,务必尽快就诊。日常注意耳部卫生,减少不当掏耳行为,降低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