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在医学分类中被列为心境障碍的一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该疾病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但需注意,精神病在临床术语中专指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精神障碍,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仅部分发作期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重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表现为躁狂/轻躁狂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躁狂期可能出现异常兴奋、睡眠需求减少、过度冒险行为等,抑郁期则伴随持续情绪低落、精力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极端情绪发作时可能出现与现实脱节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夸大妄想或虚无妄想,这类情况属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发作。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涉及神经递质失衡、脑区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需通过精神科医生的临床访谈、病史追溯及量表评估进行诊断。
确诊双相情感障碍需严格区分于单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治疗通常采用心境稳定剂为主,结合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酒精刺激、作息紊乱等诱发因素,定期复诊监测药物副作用。社会支持对康复至关重要,但需警惕病耻感带来的就医抵触。若出现自伤自杀倾向或严重精神病性症状,须立即寻求专业干预。疾病管理得当可显著改善预后,多数患者能通过系统治疗恢复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