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可能导致大便不畅。较大的肌瘤或生长位置特殊的肌瘤可能压迫直肠或改变盆腔结构,从而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这种情况多见于子宫后壁或宫颈部位的大型肌瘤,当肌瘤体积超过5厘米时更易出现相关症状。
子宫肌瘤对排便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肌瘤直接压迫直肠会减少肠道腔隙,导致粪便通过困难,患者可能感到排便费力、便意频繁却排出不畅。盆腔内神经受到压迫可能干扰肠道蠕动节律,引发便秘与腹胀交替出现的现象。部分患者还伴随肛门坠胀感,尤其在久坐或月经期加重。黏膜下肌瘤即使体积较小,若引发子宫整体增大,也可能间接影响相邻脏器功能。临床数据显示,约15%-20%的子宫肌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压迫症状,但需与肠道本身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出现排便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盆腔超声或MRI能明确肌瘤位置、大小与肠道的关系,结肠镜检查可排除肠道病变。症状较轻时可尝试增加膳食纤维、保持适度运动,但若伴随严重便秘、便血或体重下降,需警惕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手术治疗适用于肌瘤直径较大、症状顽固的病例,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日常监测排便习惯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泻药,定期妇科随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