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坏死可以通过艾灸患处及周边穴位来辅助治疗。艾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组织营养供应,对早期或轻度的骨坏死有一定辅助作用。常用部位包括坏死骨骼对应的体表投影区及相邻经络穴位,如股骨头坏死可灸环跳、居髎穴,膝关节坏死侧重鹤顶、犊鼻穴。
展开治疗时需结合具体坏死部位选择穴位。以股骨头坏死为例,除局部阿是穴外,可配合足三里、肾俞等强壮穴,通过激发经气增强骨骼修复能力。艾灸时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15-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研究显示艾灸的热辐射效应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这对缓解骨内高压有积极意义。同时配合悬灸三阴交、太溪等穴,可调节肝肾功能,从中医理论改善髓枯骨痿的病机。
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烫伤,尤其是感觉减退患者。皮肤破损、急性感染期禁用艾灸。骨坏死晚期或结构严重变形者,艾灸仅作为止痛辅助手段,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孕妇、糖尿病患者及凝血障碍者慎用。艾灸后适当饮用温水,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局部水疱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坏死进展,不可单纯依赖艾灸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