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衣原体感染需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痰液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清学抗体检测: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升高则可能为既往感染或恢复期。抗体检测操作简便但存在窗口期,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补体结合试验或微量免疫荧光法常用,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2.核酸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咽拭子或痰液样本常用,可早期快速确诊。实时荧光定量法能区分活跃感染与携带状态,但设备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受样本采集质量和保存条件影响。
3.痰液培养:将痰液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分离病原体,是诊断金标准但耗时较长。需规范采集深部痰并避免口腔污染,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影响。培养成功后可通过药敏试验指导用药,临床实用性受限。
4.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或CT可见肺内斑片状浸润影,多呈单侧节段性分布。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需与其他肺炎鉴别。CT对早期小病灶检出更敏感,磨玻璃样变常见。复查可评估治疗效果及病变吸收情况。
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部分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或血沉升高,提示炎症反应。结果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疑似肺炎衣原体感染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体温及呼吸状态变化。治疗期间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老年或基础疾病患者需警惕重症倾向,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就诊。恢复期注意营养支持,促进肺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