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瘘管通常不会自行闭合。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表现为耳部皮肤表面的小孔或凹陷,与皮下潜在的窦道相连。由于瘘管结构由上皮组织构成,缺乏自愈能力,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持续存在,仅少数婴幼儿患者可能随生长发育出现暂时性闭合,但复发率较高。
耳前瘘管的形成与胚胎期第一、第二鳃弓发育异常有关。瘘管深浅不一,部分仅表现为浅表凹陷,有的则深达耳廓软骨。静止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但一旦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溢脓等表现。反复感染可能形成局部瘢痕或囊肿。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超声或CT可辅助判断瘘管走向及深度。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但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揉搓。
预防感染是管理耳前瘘管的关键。日常应避免用不洁物品掏挖瘘口,游泳、洗头后及时擦干耳周。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需尽早就医,通常需抗生素治疗,严重脓肿需切开引流。反复感染者建议在炎症控制后手术切除整个瘘管,这是根治方法。手术需完整剥离上皮窦道,否则易复发。婴幼儿患者若需手术,一般建议3岁后实施。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