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引起腹痛的原因包括炎症刺激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积聚压迫神经、炎症扩散累及邻近器官、盆腔粘连牵拉周围组织、炎症引发肌肉痉挛。具体分析如下:
1.炎症刺激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盆腔炎发生时,病原体侵袭盆腔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液渗出增多,导致盆腔组织水肿。肿胀的组织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机械性压迫,刺激痛觉神经纤维,引发持续性钝痛或坠痛。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等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进一步加重疼痛感。
2.炎性渗出物积聚压迫神经:炎症过程中,大量炎性液体渗出并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积液或脓肿。积液占据有限盆腔空间,对周围神经丛如骶神经、闭孔神经等造成压迫。神经受压后传导异常电信号至中枢,表现为下腹部或腰骶部放射性疼痛。积液量越多,疼痛程度通常越显著。
3.炎症扩散累及邻近器官:盆腔炎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能蔓延至膀胱、直肠或子宫附件。膀胱受累时出现排尿痛及下腹正中疼痛;直肠受刺激引发里急后重感;输卵管或卵巢炎症导致单侧或双侧腹痛。多器官协同病变使疼痛范围扩大且性质复杂。
4.盆腔粘连牵拉周围组织:慢性盆腔炎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粘连带。粘连组织挛缩时牵拉盆腔脏器如子宫、输卵管或肠管,机械性刺激痛觉神经。体位变动或活动时粘连组织受力增加,表现为活动性疼痛或性交痛。粘连严重者甚至引发肠梗阻样绞痛。
5.炎症引发肌肉痉挛:盆腔炎症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发盆底肌肉或腹肌反射性痉挛。痉挛导致局部缺血及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化学感受器产生绞痛。肌肉持续收缩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形成疼痛-痉挛恶性循环,疼痛呈阵发性加剧。
盆腔炎腹痛的机制涉及多系统交互作用,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理进程。临床需结合疼痛特征与辅助检查鉴别具体成因,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