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需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管理控制病情发展。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科学应对至关重要。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和性接触。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未接种者应尽快补种。感染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HBV-DNA载量和肝脏超声,评估疾病状态。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需严格遵医嘱长期服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或反弹。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减轻肝脏负担。酒精会加速肝损伤,必须戒酒。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防止病毒传播。伤口需及时消毒包扎,减少暴露风险。就医或美容时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孕妇若携带病毒,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降低新生儿感染概率。情绪管理同样重要,长期焦虑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病情稳定。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立即就医,不可拖延。定期复查是监测病情变化的关键,即使无症状也需坚持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