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退热、局部镇痛、补液支持、预防继发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症退热:疱疹性咽峡炎常伴随高热,需及时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避免高热惊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需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退热药物应按照体重或年龄规范使用,避免过量或频繁给药。体温持续不降或反复升高超过3天,需就医进一步评估。
2.局部镇痛:咽部疱疹破溃后疼痛明显,可选用含有利多卡因或中药成分的喷雾剂缓解症状。儿童可适量服用温和的镇痛药物,但需注意剂量和禁忌症。避免进食过热、辛辣或粗糙食物,减少咽部刺激。疼痛严重影响进食时,可尝试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补液支持:发热及咽痛可能导致进食困难,需警惕脱水风险。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婴幼儿可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4.预防继发感染: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加强口腔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液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避免用手抠抓疱疹,防止引入病原体。如出现脓性分泌物、持续高热等感染迹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5.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温水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牙膏或漱口水。疱疹未愈合时,牙刷应选择软毛材质,减少摩擦损伤。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自限性,多数1周左右痊愈。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恢复期仍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需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摄入。如出现呼吸急促、嗜睡、持续呕吐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