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乏力、多汗、肝脾肿大。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布氏杆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现波浪热的特点,即体温升高数日后自行下降,间隔数日再次升高。发热时可能伴有寒战,但通常不伴随明显畏寒。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发热期间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干燥等症状,退热时通常伴随大量出汗。
2.关节疼痛: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的游走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不适,重者可能影响正常活动。关节局部可能出现肿胀、压痛,但通常不伴有关节腔积液或明显红肿。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关节变形。
3.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精神萎靡,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乏力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轻者仅表现为容易疲劳,重者可能出现卧床不起。这种乏力感通常持续存在,不仅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还会导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乏力症状可能在疾病治愈后仍持续一段时间。
4.多汗:患者在发热期间或退热时可能出现大量出汗,尤其是夜间盗汗明显。出汗量远超正常生理需求,常导致衣物、被褥湿透。多汗不仅造成身体不适,还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如湿疹。部分患者在不发热时也会出现异常出汗,这种症状可能持续整个病程。
5.肝脾肿大:约30-50%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体检时可触及肿大的肝脏或脾脏。肝肿大时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脾肿大可能导致左上腹胀满感。肝脾肿大通常为轻度至中度,严重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该症状需要通过专业检查确认,不可自行判断。
布氏杆菌病具有传染性,接触病畜或食用未彻底加热的乳制品可能感染。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从事畜牧业工作需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