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趾基底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石膏或支具固定、避免负重、药物缓解疼痛、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第五趾基底骨折多数无需手术,因该部位血供丰富且愈合能力较强。通过手法复位调整错位骨块后,采用外固定维持稳定。若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可直接固定。保守治疗需定期复查影像,观察骨痂形成情况,确保愈合进程正常。
2.石膏或支具固定:常用短腿石膏或专用足部支具固定4-6周,限制趾关节活动。固定范围需涵盖足踝及足趾,避免骨折端移动。选择透气材料防止皮肤压疮,并定期调整松紧度。拆除固定前需确认骨折线模糊或骨痂连续。
3.避免负重:早期禁止患侧足部承重,建议使用拐杖辅助行走。6周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避免过早用力导致二次损伤。恢复期间可进行非负重活动,如足趾屈伸练习,促进血液循环。
4.药物缓解疼痛:急性期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减轻肿胀和疼痛,严重疼痛者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外用药膏辅助消肿,但需避开皮肤破损处。药物使用不超过1周,避免掩盖症状影响愈合判断。
5.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牵拉、主动屈伸。后期加入肌力练习,如抓毛巾、足弓提踵,恢复足底肌肉功能。训练强度以无痛为原则,配合热敷缓解僵硬。
骨折愈合期间保持饮食均衡,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以防延迟愈合。定期随访监测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及时就医。康复过程需耐心,不可强行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