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滴虫病原主要存在于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尤其是阴道、尿道和前列腺等部位。这种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衣物、毛巾等传播。毛滴虫感染常见于性活跃人群,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且可能引发阴道炎、尿道炎等疾病。
毛滴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属于鞭毛虫纲,学名为阴道毛滴虫。病原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于生存,因此泌尿生殖系统是其理想的寄生场所。感染后,毛滴虫会附着在黏膜上皮细胞上,破坏局部微环境,导致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瘙痒以及排尿不适。男性感染者可能表现为尿道分泌物或排尿困难,但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诊断通常通过显微镜检查分泌物或核酸检测确认。治疗以口服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如甲硝唑或替硝唑,伴侣需同时治疗以避免重复感染。
预防毛滴虫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感染者应避免性生活直至治愈,贴身衣物需单独清洗并消毒。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不可自行停药。孕妇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影响胎儿。毛滴虫感染可能增加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如HIV,因此定期筛查很重要。若症状反复或持续,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合并感染或其他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性行为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