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有纵隔气肿时,典型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或声音嘶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下气肿,表现为颈部或胸部皮肤肿胀,触诊有捻发音。严重者可伴随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或血压下降,提示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
纵隔气肿多因肺泡破裂导致气体进入纵隔,常见诱因包括剧烈咳嗽、哮喘发作、外伤或机械通气。婴幼儿因气道脆弱,剧烈哭闹或呛奶也可能诱发。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见纵隔内透亮影或皮下积气,CT可明确气体范围和病因。部分病例需与气胸、心包积气鉴别,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保持镇静,避免剧烈活动加重气肿。及时就医并详细描述发病过程,如是否有外伤史或基础肺部疾病。检查期间配合医生完成血气分析或超声评估。治疗以保守为主,包括吸氧、镇咳和卧床休息,严重者需纵隔引流。预后通常良好,但需随访排除潜在病因,如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或气道畸形。日常需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屏气动作,哮喘患儿应规律用药控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