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宝宝疑似得了手足口病应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观察症状变化并记录体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补充水分和易消化食物、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需立即停止入园,居家隔离至少一周或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分开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居住环境定期通风,玩具、家具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2.观察症状变化并记录体温:密切监测患儿口腔、手足等部位疱疹发展情况,每日测量体温3-4次。若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精神萎靡或出现肢体抖动等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部位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剪短指甲防止抓破水疱,已破溃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衣着选择宽松棉质面料,减少摩擦。
4.补充水分和易消化食物:因口腔疱疹疼痛可能导致拒食,可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少量多次饮水预防脱水,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
5.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确诊后按医生指导使用抗病毒药物,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发热时可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但避免阿司匹林类药品。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带患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康复后仍可能携带病毒,需继续观察两周。日常培养洗手习惯,玩具定期消毒。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致病病毒类型,但并非绝对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