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骨盆固定、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逐步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卧床休息:骨盆骨折初期需绝对卧床,避免负重活动,通常选择仰卧位以减少骨盆压力。卧床时间根据骨折严重程度而定,一般需4-6周。期间需定期翻身防止压疮,可使用气垫床辅助。轻微骨折可适当调整体位,但需避免侧卧或坐起。
2.骨盆固定:采用骨盆带或绷带外固定,通过加压稳定骨折端,减少移位风险。固定时需注意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达到固定效果。定期调整固定装置,确保贴合度。严重骨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固定效果。
3.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弱阿片类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强效镇痛药。冷敷可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疼痛缓解后逐步减少药物剂量,防止依赖。
4.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导致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需穿戴弹力袜并定期按摩下肢。鼓励深呼吸和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预防便秘和泌尿系统感染。
5.逐步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开始被动关节活动,如踝泵运动预防肌肉萎缩。4-6周后可尝试床边坐起,无痛情况下逐步过渡到站立和行走。康复过程中需遵循医嘱,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计划,确保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