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症状较轻时可采取家庭护理与对症治疗。多数患者1-2周内自愈,重点在于缓解不适并预防并发症。
发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口腔疱疹或手足皮疹。保持充足休息,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如粥、米汤,避免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但需按体重计算剂量。皮疹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抓挠以防感染,可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局部喷涂儿童专用口腔喷雾缓解。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嗜睡、呕吐或肢体抖动,需立即就医,警惕脑炎等重症表现。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避免传染他人。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衣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餐具煮沸处理。日常勤洗手,尤其接触分泌物后。托幼机构发现病例时应加强晨检与环境消毒。疫苗接种可预防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