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切除可能导致术后短期疼痛与吞咽困难、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频率、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影响局部免疫功能、存在术后出血或感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术后短期疼痛与吞咽困难:扁桃体切除后创面暴露,吞咽时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持续约1-2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需药物缓解。术后初期以流食为主,避免粗糙食物摩擦创面。疼痛逐渐减轻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频率: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常因反复发炎被切除。切除后病原体直接侵入下呼吸道概率减少,但并非完全避免感染。部分人群术后感冒次数减少,尤其既往扁桃体频繁发炎者效果更明显。
3.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症状:肥大扁桃体阻塞气道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切除后气道空间扩大,改善夜间缺氧和打鼾。儿童患者效果尤为显著,成人合并其他因素时效果可能有限。需结合多学科评估是否适合手术。
4.影响局部免疫功能:扁桃体是咽部免疫防线组成部分,切除后局部抗体分泌减少。但全身免疫系统可代偿,长期影响较小。婴幼儿免疫功能未完善时需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
5.存在术后出血或感染风险:术后1-2周创面结痂脱落可能引发出血,发生率约1-5%。严重出血需紧急处理。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擤鼻。感染风险可通过抗生素预防,但需警惕耐药性。
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过热饮食。出现持续高热、大量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恢复期观察有无异常症状,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