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该病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尤其在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高发。登革热的危害不仅体现在对个体健康的威胁,还可能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沉重负担。
登革热的严重性主要源于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但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出血倾向、血浆渗漏或器官衰竭。重症病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登革热病毒有四种血清型,重复感染不同型别可能加重病情,增加重症风险。疫情暴发时,大量病例可能挤占医疗资源,影响其他疾病的救治。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清除积水容器、使用蚊帐和驱蚊剂可有效减少蚊虫滋生和叮咬。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尤其是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出血风险的药物。疫苗接种在部分国家已推广,但覆盖率有限。公众需提高对登革热的认知,配合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共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